一分钟快3玩法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一分钟快3玩法 > 新闻动态 > 山抹微云君, 他是秦少游
山抹微云君, 他是秦少游

2025-07-05 22:06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  

大家好,我是梨白,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,欢迎关注哦~本文为原创,盗文必究!

在分享了几篇出门溜达的小文之后,历史萌新爱好者梨白回归了,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大宋才子,秦观。

最近高考出分的视频满天飞,在这里梨白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进入心仪的学校,也祝愿所有毕业的大学生前程似锦。

说到考试这茬,今天咱们说的这位大宋的才子秦观还真不怎么擅长。

秦观与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合称“苏门四学士”,黄庭坚和晁补之二十出头就考中了进士,张耒也是二十七岁的进士,只有秦观在三十岁的时候信心满满地参加科考,然后名落孙山。

对此,秦观亦师亦友的老师苏轼赶忙给秦观写了安慰信,表明“此不足为太虚损益,但吊有司之不幸尔”,然后又对秦观很认真地说“惟万万自爱而已”,这句话放在现在也不过时,梨白也送给所有的小伙伴。

看到这儿,小伙伴们肯定会有疑惑,秦观还未获取功名的时候已经认识苏轼了吗?两人是怎么认识的?

这我们就还要从头开始说了。

秦观是江苏人,对,就是最近球踢得如火如荼的江苏,和梨白喜欢的近现代作家汪曾祺先生是老乡,江苏镇江高邮人,彼时《宋史》上还记载的是“扬州高邮人”。

所以高邮的小伙伴快来说说你们想是哪里的?哈哈哈。

高邮就是那个生产咸鸭蛋的地方,除此之外那里的馄饨和面条也是一绝,虾头酱油和胡椒的香味相得益彰。

照片拍摄于高邮

好了,说回正文。

《宋史》对秦观的才能评价是:“少时豪放俊秀,慷慨之情溢于文词之间,曾举进士不中。但其志向远,气度不凡,读兵家之书别有畅快之意。”

秦观读兵书这事儿还要感谢孙觉,这位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,与王安石、苏轼、曾巩等人皆交好,看过之前梨白写的那篇关于黄庭坚小文的小伙伴可能看到“孙觉”的名字还有些熟悉,不错,他还是黄庭坚的老丈人。

孙觉任吴兴太守,秦观因为是其亲戚而成为其幕僚,也是在孙觉的启发、指导下,秦观开始读兵家书。后在熙宁九年孙觉祖母去世回高邮守孝闲居时,秦观又得以结识了来高邮的参寥等人,这里提一嘴,参寥是苏轼的好友。

元丰元年,秦观终于和苏轼见面了,彼时苏轼因反对变法,先到杭州任通判,后知徐州。

秦观到徐州拜访苏轼,这位青年学子向当时文坛领袖苏轼大胆开麦表白了,“我独不愿万户侯,唯愿一时苏徐州。”

苏轼“心动”了吗?

当然,但肯定不是因为这句表白,而是看中了秦观的才能。

苏轼读了秦观的《黄楼赋》,认为其有屈原、宋玉之才,又将其介绍给了王安石。

其实就诗词看,秦观和苏轼豪迈的词风不同,以清丽、婉约的风格闻名文坛,是北宋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
王安石对其诗词的评价是“清新妩丽,与鲍、谢似之(鲍照和谢灵运)”,也正是因为其清丽的词风和一首作品,苏轼给秦观起了个世间独一无二的的号,山抹微云君。

下面就欣赏一下秦观“一举夺名”的诗词,《满庭芳·山抹微云》。

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尊。多少蓬莱旧事,空回首、烟霭纷纷。斜阳外,寒鸦万点,流水绕孤村。

销魂。当此际,香囊暗解,罗带轻分。谩赢得、青楼薄幸名存。此去何时见也,襟袖上、空惹啼痕。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黄昏。

不过对于苏轼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号,秦观是不太能接受的,因为他听懂了苏轼是在拿着他和柳永比,这秦观受不了。

他和柳永的词虽然以后都被称为婉约派,但秦观的词是雅正的,为此秦观还反驳了苏轼,两人为此争辩了几封书信,这也是只有至交好友才有的默契和“实话之交”。

做朋友和谈恋爱是一样的,志趣相投之下有人看朋友或者看对象就像是看镜子中的自己,也有人遇上了和自己互补的人,秦观和苏轼就是这样的人。

徐州之后,秦观于苏轼、苏辙兄弟的书信就没有断过,又在元丰二年,在苏轼改知湖州的时候,和苏轼、参寥过无锡,同游惠山,又在苏轼坐乌台诗案时,前往湖州探望,这期间创作诗词多篇。

这里我们放一首描写唐代蒲州歌妓崔徽的题画词《南乡子·妙手写徽真》。

妙手写徽真,水剪双眸点绛唇。疑是昔年窥宋玉,东邻,只露墙头一半身。

往事已酸辛,谁记当年翠黛颦。尽道有些堪恨处,无情,任是无情也动人。

崔徽也是个悲情女子,等有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女子的故事。

写到这里题外话又来了,“坊间传闻”来了,传说秦观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,这个传闻主要来自于明人冯梦龙短篇小说集《醒世恒言》中《苏小妹三难新郎》。

之前咱们就有小文论述苏轼到底有没有个叫苏小妹的妹妹,感兴趣的小伙伴去看看。而秦观娶的则是潭州宁乡主簿徐成甫的女儿徐文美,这是记载在他的诗文别集《淮海集》中的。

言归正传,苏门四学士中,秦观是最晚和苏轼结识的,但是世人却说“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子游。”

苏轼是不是最善子游我们不知道,但他的确尽了老师、知己之能鼓励,终于,秦观在元丰八年进士及第。

元丰八年,这年大事还是很多的,最大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三月五日宋神宗驾崩。

秦观初授定海主簿,未赴任。五月,为干谒,作《上吕晦叔》书,后被授予蔡州教授。

在宋朝考中进士后,给你授定一个官职,你不去也没啥,苏轼、苏辙两兄弟皆是如此。

那么干谒又是什么呢?

这个其实咱们之前说过,文人干谒这一行为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,且与“士”这一阶层的兴起及其相关政治活动有关。干谒求仕是荐举辟召的取士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社会行为,在汉代,干谒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已经存在,是荐举辟召取士制度的产物。

说白了就是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,这里秦观拜访的人还真是我们大家的“熟人”,在热播电视剧《护宝寻踪》中屡次被提到的吕大防,彼时他应该马上就要官拜宰相了。

所以彼时干谒这事儿其实很正常,唐朝“干谒界”名人是李白,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。

说回秦观,元丰八年,秦观回老家接母亲,途经南都,与太守王胜之游。因慕马少游的为人,改字少游。

这里再说个题外话,秦观的名字由来是他父亲从太学归来,因为同学王观及其堂弟王觌有文名,就给儿子起了秦观的名字,借借才气,不得不说秦观爷俩挺有意思。

很快到了元祐初年,彼时因为王安石变法分裂的朝廷因为宋哲宗还小,高太后主政,保守派暂时回归权力中心。

被贬多年的苏轼终于得到了重用,苏轼以“贤良方正”的名义向朝廷举荐了秦观,于是秦观被授予太学博士一职,负责校正秘书省的书籍,后来升为正字,又担任兼国史院编修官,皇上每天都有砚墨器币之类的赏赐。

这也算是在皇帝面前刷了个眼熟。

可好景不长,彼时朝廷中除了闹党争,还有蜀学和洛学在乱斗,等着宋哲宗亲政,高太后离世之后,变法派强势回归,洛学一派也占据上风。

很显然,站在对面的保守党和蜀学一派要被清算了,秦观因为和苏轼的关系早就被划为保守党和蜀学派,后来变法派又弄了个元祐党籍出来,苏轼是代表人物,于是秦观因党籍被罢官出京。

不过有一说一,在京城做官的这些年应该是秦观、苏轼等人人生比较快乐的几年,也因此有了那场被传颂前年的雅集,西园雅集。

绍圣初,秦观出任通判,巧合的是,他的恩师苏轼当年因为反对熙宁变法自请出京时正是到杭州任通判。

元祐初年,保守派没有对变法派留情,变法派的反扑也更加无情,秦观这个曾经在京城不算是大官的官也还是被御史刘拯盯上,说他在编纂《神宗实录》的时候有增损,于是他又被贬监处州酒税,反正就有点没事找事。

就这还没完呢,盯着秦观的御史们一直在找秦观的错处,结果实在找不到,最后又以秦观请假写佛书的理由,“削秩徙郴州,继编管黄州,又徙雷州”。

时间很快就到了元符三年,宋哲宗离世,宋徽宗上位,大赦,秦观复宣德郎,放还。

这也使得秦观和苏轼在海康见了一面,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面。

这期间苏轼还看到了秦观的《自作挽词》,

婴衅徙穷荒,茹哀与世辞。官来录我橐,吏来验我尸。

藤束木皮棺,藁葬路傍陂。家乡在万里,妻子天一涯。

孤魂不敢归,惴惴犹在兹。昔忝柱下史,通籍黄金闺。

奇祸一朝作,飘零至于斯。弱孤未堪事,返骨定何时。

脩途缭山海,岂免从阇维。荼毒复荼毒,彼苍那得知。

岁晚瘴江急,鸟兽鸣声悲。空濛寒雨零,惨淡阴风吹。

殡宫生苍藓,纸钱挂空枝。无人设薄奠,谁与饭黄缁。

亦无挽歌者,空有挽歌辞。

换作别人,会觉得晦气,但是和秦观一样对黄老一说有独特见解的苏轼只觉得秦观是“齐死生,了物我”,不足为怪。

却不曾想两人分别只有两月有余,秦观就在北归的路上去世了,只有五十三岁,也应了他们最后相聚时秦观在《江城子》写下的“饮散落花,流水各西东。”

听闻秦观死讯的苏轼感叹,“少游不幸死道路,哀哉!世岂复有斯人乎!”

等着建中靖国元年,秦湛奉秦观灵柩停殡于潭州,七月二十八日,苏轼去世。。。

《宋史》评价秦观“观长于议论,文丽而思深”。

秦观和苏轼同样被贬,两人的心境却不一样,这也是秦观早逝的原因,从其被贬后的诗词中我们其实也能窥探一二,比如《千秋岁·水边沙外》的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,据说曾布看了此词后就预测了秦观早逝的结局。

所以小伙伴们,万事要心胸开阔,想得开,不要将自己困于原地,伤春悲秋,最后的结果是伤情也伤身。

秦少游除了文章写得极好,诗词词彩绚发,议论锋起,书法其实也很好。秦观的书法被苏轼称赞为“有东晋风味”,还是青年时,秦观也曾模仿苏轼的笔迹在墙上题诗,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。

只可惜当时的朝堂早就成为党派文臣互相攻讦的地方,已经没有多大地给秦观发挥了,并且有一说一,秦观在政治上的表现也颇为天真,也曾因为不当操作坐实苏轼、苏辙泄露朝廷文字的罪责,不过无所谓了,彼时二苏的罪也不在乎多个一条两条了,这个有时间我们可以具体说说。

关于秦观,我们今天就写到这里了,有时间的话可以和大家讨论一下秦少游的词,对于秦观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,梨白期待大家的转赞评。

(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,如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万分感谢!)

参考书籍:

《宋史》



上一篇:年内险企“补血”规模超530亿元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一分钟快3玩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